Linux 是以树形目录结构的形式来构建整个系统的,可以理解为树形目录是一个用户可操作系统的骨架。虽然本质上无论是目录结构还是操作系统内核都是存储在磁盘上的,但从逻辑上来说 Linux 的磁盘是“挂在”(挂载在)目录上的,每一个目录不仅能使用本地磁盘分区的文件系统,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的文件系统。举例来说,可以利用网络文件系统(Network File System,NFS)服务器载入某特定目录等。
FHS 标准
Linux 的目录结构说复杂很复杂,说简单也很简单。复杂在于,因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以目录结构为基础的,对于初学者来说里面大部分目录都不知道其作用,重要与否,特别对于那些曾经的重度 Windows 用户,他们会纠结很长时间,关于我安装的软件在哪里这类问题。说它简单是因为,其中大部分目录结构是规定好了的(FHS 标准),是死的,当你掌握后,你在里面的一切操作都会变得井然有序。
FHS(英文: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中文: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标准),多数 Linux 版本采用这种文件组织形式,FHS 定义了系统中每个区域的用途、所需要的最小构成的文件和目录同时还给出了例外处理与矛盾处理。
FHS 定义了两层规范,第一层是, / 下面的各个目录应该要放什么文件数据,例如 /etc 应该放置设置文件,/bin 与 /sbin 则应该放置可执行文件等等。
第二层则是针对 /var 及 /usr 这两个目录的子目录来定义。例如 /var/log 放置系统日志文件,/usr/share 放置共享数据等等。
![]()
关于上面提到的 FHS,这里还有个很重要的内容你一定要明白,FHS 是根据以往无数 Linux 用户和开发者的经验总结出来的,并且会维持更新,FHS 依据文件系统使用的频繁与否以及是否允许用户随意改动(注意,不是不能,学习过程中,不要怕这些),将目录定义为四种交互作用的形态,如下表所示:
![]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