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巳🐍年

acc8226 的博客

如何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?

如果要实现一个通用的、高效率的排序函数,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排序算法?我们先回顾一下前面讲过的几种排序算法。

如何优化快速排序?

我们先来看下,为什么最坏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O(n2) 呢?我们前面讲过,如果数据原来就是有序的或者接近有序的,每次分区点都选择最后一个数据,那快速排序算法就会变得非常糟糕,时间复杂度就会退化为 O(n2)。实际上,这种 O(n2) 时间复杂度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分区点选得不够合理。那什么样的分区点是好的分区点呢?或者说如何来选择分区点呢?最理想的分区点是:被分区点分开的两个分区中,数据的数量差不多。如果很粗暴地直接选择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数据作为分区点,不考虑数据的特点,肯定会出现之前讲的那样,在某些情况下,排序的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是 O(n2)。为了提高排序算法的性能,我们也要尽可能地让每次分区都比较平均。我这里介绍两个比较常用、比较简单的分区算法,你可以直观地感受一下。

1. 三数取中法
我们从区间的首、尾、中间,分别取出一个数,然后对比大小,取这 3 个数的中间值作为分区点。这样每间隔某个固定的长度,取数据出来比较,将中间值作为分区点的分区算法,肯定要比单纯取某一个数据更好。但是,如果要排序的数组比较大,那“三数取中”可能就不够了,可能要“五数取中”或者“十数取中”。

阅读全文 »

什么是 Trie 树

Trie 树,也叫“字典树”。顾名思义,它是一个树形结构。它是一种专门处理字符串匹配的数据结构,用来解决在一组字符串集合中快速查找某个字符串的问题。

阅读全文 »

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种数据结构:图。实际上,涉及图的算法有很多,也非常复杂,比如图的搜索、最短路径、最小生成树、二分图等等。我们今天聚焦在图存储这一方面,后面会分好几节来依次讲解图相关的算法。

如何理解“图”?

我们前面讲过了树这种非线性表数据结构,今天我们要讲另一种非线性表数据结构,(Graph)。和树比起来,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非线性表结构。我们知道,树中的元素我们称为节点,图中的元素我们就叫做顶点(vertex)。从我画的图中可以看出来,图中的一个顶点可以与任意其他顶点建立连接关系。我们把这种建立的关系叫做(edge)。

我们就拿微信举例子吧。我们可以把每个用户看作一个顶点。如果两个用户之间互加好友,那就在两者之间建立一条边。所以,整个微信的好友关系就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。其中,每个用户有多少个好友,对应到图中,就叫做顶点的度(degree),就是跟顶点相连接的边的条数。

阅读全文 »

堆的应用一:优先级队列

首先,我们来看第一个应用场景:优先级队列。

优先级队列,顾名思义,它首先应该是一个队列。我们前面讲过,队列最大的特性就是先进先出。不过,在优先级队列中,数据的出队顺序不是先进先出,而是按照优先级来,优先级最高的,最先出队。

如何实现一个优先级队列呢?方法有很多,但是用堆来实现是最直接、最高效的。这是因为,堆和优先级队列非常相似。一个堆就可以看作一个优先级队列。很多时候,它们只是概念上的区分而已。往优先级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,就相当于往堆中插入一个元素;从优先级队列中取出优先级最高的元素,就相当于取出堆顶元素。

你可别小看这个优先级队列,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多。我们后面要讲的很多数据结构和算法都要依赖它。比如,赫夫曼编码、图的最短路径、最小生成树算法等等。不仅如此,很多语言中,都提供了优先级队列的实现,比如,Java 的 PriorityQueue,C++ 的 priority_queue 等。

只讲这些应用场景比较空泛,现在,我举两个具体的例子,让你感受一下优先级队列具体是怎么用的。

阅读全文 »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