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巳🐍年

acc8226 的博客

Word 这种文本编辑器你平时应该经常用吧,那你有没有留意过它的拼写检查功能呢?一旦我们在 Word 里输入一个错误的英文单词,它就会用标红的方式提示“拼写错误”。Word 的这个单词拼写检查功能,虽然很小但却非常实用。你有没有想过,这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?

散列思想

散列表的英文叫“Hash Table”,我们平时也叫它“哈希表”或者“Hash 表”,你一定也经常听过它,我在前面的文章里,也不止一次提到过,但是你是不是真的理解这种数据结构呢?

散列表用的是数组支持按照下标随机访问数据的特性,所以散列表其实就是数组的一种扩展,由数组演化而来。可以说,如果没有数组,就没有散列表。

我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。假如我们有 89 名选手参加学校运动会。为了方便记录成绩,每个选手胸前都会贴上自己的参赛号码。这 89 名选手的编号依次是 1 到 89。现在我们希望编程实现这样一个功能,通过编号快速找到对应的选手信息。你会怎么做呢?

阅读全文 »

为什么散列表和链表经常会一起使用?

今天,我们就来看看,散列表和链表都是如何组合起来使用的,以及为什么散列表和链表会经常放到一块使用。

LRU 缓存淘汰算法

在链表那一节中,我提到,借助散列表,我们可以把 LRU 缓存淘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降低为 O(1)。

实际上,我总结一下,一个缓存(cache)系统主要包含下面这几个操作:

  • 往缓存中添加一个数据;
  • 从缓存中删除一个数据;
  • 在缓存中查找一个数据。

这三个操作都要涉及“查找”操作,如果单纯地采用链表的话,时间复杂度只能是 O(n)。如果我们将散列表和链表两种数据结构组合使用,可以将这三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降低到 O(1)。具体的结构就是下面这个样子:

阅读全文 »

如何打造一个工业级水平的散列表?
通过上一节的学习,我们知道,散列表的查询效率并不能笼统地说成是 O(1)。它跟散列函数、装载因子、散列冲突等都有关系。如果散列函数设计得不好,或者装载因子过高,都可能导致散列冲突发生的概率升高,查询效率下降。

在极端情况下,有些恶意的攻击者,还有可能通过精心构造的数据,使得所有的数据经过散列函数之后,都散列到同一个槽里。如果我们使用的是基于链表的冲突解决方法,那这个时候,散列表就会退化为链表,查询的时间复杂度就从 O(1) 急剧退化为 O(n)。

如果散列表中有 10 万个数据,退化后的散列表查询的效率就下降了 10 万倍。更直接点说,如果之前运行 100 次查询只需要 0.1 秒,那现在就需要 1 万秒。这样就有可能因为查询操作消耗大量 CPU 或者线程资源,导致系统无法响应其他请求,从而达到拒绝服务攻击(DoS)的目的。这也就是散列表碰撞攻击的基本原理。

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一下,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应对各种异常情况的工业级散列表,来避免在散列冲突的情况下,散列表性能的急剧下降,并且能抵抗散列碰撞攻击?

阅读全文 »

树(Tree)

我们首先来看,什么是“树”?再完备的定义,都没有图直观。所以我在图中画了几棵“树”。你来看看,这些“树”都有什么特征?

“树”这种数据结构真的很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“树”,这里面每个元素我们叫做“节点”;用来连接相邻节点之间的关系,我们叫做“父子关系”。

关于“树”,有三个比较相似的概念:高度(Height)、深度(Depth)、层(Level)。

“高度”这个概念,其实就是从下往上度量,比如我们要度量第 10 层楼的高度、第 13 层楼的高度,起点都是地面。所以,树这种数据结构的高度也是一样,从最底层开始计数,并且计数的起点是 0。

阅读全文 »

二叉查找树是最常用的一种二叉树,它支持快速插入、删除、查找操作,各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跟树的高度成正比,理想情况下,时间复杂度是 O(logn)O(logn)

不过,二叉查找树在频繁的动态更新过程中,可能会出现树的高度远大于 log2nlog_2n 的情况,从而导致各个操作的效率下降。极端情况下,二叉树会退化为链表,时间复杂度会退化到 O(n)。要解决这个复杂度退化的问题,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平衡二叉查找树,也就是今天要讲的这种数据结构。

很多书籍里,但凡讲到平衡二叉查找树,就会拿红黑树作为例子。不仅如此,如果你有一定的开发经验,你会发现,在工程中,很多用到平衡二叉查找树的地方都会用红黑树。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工程中都喜欢用红黑树,而不是其他平衡二叉查找树呢?

什么是“平衡二叉查找树”?

平衡二叉树的严格定义是这样的:二叉树中任意一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相差不能大于 1。从这个定义来看,上一节我们讲的完全二叉树、满二叉树其实都是平衡二叉树,但是不满足完全二叉树的条件也有可能是平衡二叉树。

阅读全文 »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