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计算机硬件 笔记

属于《计算器组成原理》内容。

1. 冯.诺依曼体系结构

  • 基本思想
    • 运算器、控制器、存储器、输入设备、输出设备五大组成
    • 指令和数据顺序编程程序存储到存储器中
    • 存储程序原理:数据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放,内存地址决定存放位置
    • 每条指令的操作数组成计算错误码,直接合成运算
    • 内存储器是定场的线性组织,CPU 通过内存地址可以直接读写内存
    • 控制器对计算机进行集中的数据控制
  • 指令和数据处理
    • 整数相加示例:这里一共消耗了四个指令,分别为取l两数、两数相加和存数
    • 操作码表示运算,如 ADD,指出操作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
    • 内存组织:指令和数据按顺序存放,如 load、store 指令对应内存地址
  • 计算机基本工作过程
    • 自动从内存取指令、分析指令、执行指令,循环执行至程序结束
    • 加法程序原理:取指令、分析执行、取数据、运算、结果存储回内存

总结:计算机由基本组成单元构成,遵循存储程序原理;
指令和数据的处理是计算机工作的基础;
控制器控制指令的取、分析、执行过程,实现程序运行。

2. CPU

  • 处理器(CPU)组成
    • 运算器(ALU)
      • 功能: 在控制器指挥下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,实现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
    • 控制器(CU)
      • 功能
        • 重新控制、操作控制、时间控制
        • 地址控制: 按顺序执行程序,有确定的程序执行顺序
        • 操作控制: 管理电路工作,信号发送到相应部件,实现控制
    • 寄存器
      • 类型
        • 数据寄存器(Data Register,DR): 用于暂存内存中读取的数据
        • 指令寄存器(Instruction Register,IR): 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
        • 程序寄存(计数)器(Program Counter,PC): 指向 CPU 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内存地址

3. 存储器

  • 内部存储器
    • 概念
      • 主要用于存放运行期间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
      • CPU可以直接访问内存
    • 基本组成
      • 存储单位: 一个二进制位,即 bit
      • 字节: 八位组成一个字节(B)
      • 存储容量单位: KB、MB、GB、TB、PB、EB、ZB、YB 等
    • 存储单元与内存地址
      • 每个存储单元有一个唯一的内存地址
      • 存储单元的内容可通过地址直接访问
  • 存储器分类
    • 按组件分类
      • 半导体存储器: 特点是访问速度快,CPU 可直接访问
      • 磁性存储器: 特点是信息可长久保存,断电后不丢失,CPU 无法直接访问
      • 光存储器: 信息可长久保存,CPU 无法直接访问
    • 按程序方法分类
      • 随机访问存储器(RAM): 可直接读写
      • 只读存储器(ROM): 可读不可写,存放固定不变的程序和数据
    • 按存储原理分类
      • 动态存储器(DRAM): 需要刷新以保持数据不丢失
      • 静态存储器(SRAM): 不需要刷新,速度快但成本高
  • 存储器层次结构
    • 内部存储器: 读取速度快,但容量小,断电后数据丢失
    • 外部存储器: 容量大,单位价格便宜,速度慢
    • 高速缓存(Cache): 位于 CPU 和内存之间,读写速度快,容量小,用于存放 CPU 频繁访问的数据

总结:计算机硬件系统中,存储器的合理布局和分类,解决了存储量、速度和成本之间的矛盾;
内存器、高速缓存和外部存储器构成了计算机的存储器层次结构,以优化性能和成本。

4. 外部设备

  • 输入设备
    • 键盘
      • 安装原理: 机械式和电容式
      • 特点: 结构简单,成本低,手感好,寿命长
      • 接口形式: PS/2, USB
    • 鼠标
      • 种类: 光学鼠标和机械鼠标
      • 检测原理: 光学反射和机械摩擦
      • 接口形式: PS/2, USB
    • 扫描仪 和 麦克风
      • 功能: 输入图像和声音数据
  • 输出设备
    • 显示器
      • 类型: 字符显示器和图形显示器
      • 显示技术: 3D, LCD, 离子
      • 关键参数: 分辨率
    • 打印机
      • 类型: 针式、激光、喷墨
      • 接口形式: 并口、USB
    • 音响
      • 功能: 输出声音
    • 投影机
      • 功能: 输出图像
  • 外部存储器
    • 硬盘
      • 结构: 盘片、读写头、磁道、柱面
      • 存储容量: 数百 GB 至数 TB
      • 接口: IDE、SATA、SCSI
    • 光盘
      • 类型: CD, DVD
      • 存储格式: ROM, RW
      • 容量: CD 约 650 MB, DVD 数 GB
      • 接口: IDE, SATA

5. 总线和接口

  • 总线系统
    • 总线的功能与分类
      • 传输信息类型
        • 数据总线:双向传送数据信息,位数决定每次传送信息量。
        • 地址总线:用来传送地址信息,直接寻址内存空间大小为 2 的 N 次方
        • 控制总线:传输控制信息,主控与被控设备之间
      • 位置分类
        • 片内总线:CPU 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传输通路
        • 系统总线(内总线):CPU 与内存及结构电路之间的传输通路
        • 通信总线(外总线):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,,如打印机、鼠标、键盘、网络设备等。具有传输速度低,延迟高,设计简单的特点
        • 局部总线: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中某个特定子系统或局部区域的设备。例如,PCI 总线是一种局部总线,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板上的高速设备(如显卡、声卡、网卡等)。
  • 接口电路
    • 接口的种类与功能
      • 并行接口:并行传送,适合短距离通信
      • 串行接口:串行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,成本低,适合长距离通信
      • 硬盘接口
        • IDE:并行数据传输,成本低,速度较快
        • SATA:串行数据传输,可靠性高,支持热插拔
        • SCSI:数据传输效率高,低 CPU 占用率,支持多种设备
      • 网络接口:连接计算机与网络,有不同速度规格
      • 显示器接口:连接显示器与计算机
      • 声卡接口:处理音频信号,连接音响设备
      • USB 接口:通用串行总线,连接多种外设

总结:接口是实现 CPU 与 IO 设备通信的关键,不同的接口适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,从而确保计算机系统的高效运作。

6. 计算机性能指标

  • 非时间指标
    • 机器字长
      • 定义: 机器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位数。
      • 由加法器、寄存器的位数决定;一般与内部寄存器的位数相等(字长)
      • 影响: 字长越长表示数据的范围越大,精确度越高
      • 常见值: 32 位, 64 位字长
    • 总线宽度
      • 定义: 数据总线一次能够并行传输的最大信息位数
      • 注意: 内部总线宽度与外部总线宽度可能不一致
    • 主存容量
      • 主存能够包含的整个单元的最大总数
    • 存储带宽
      • 单位时间内与主存交换的二进制信息量,常用单位 B/s(字节每秒)。(影响带宽的指标包括数据位宽和数据传输速率)
  • 时间指标
    • 主频 f / 时钟周期 T,外频、倍频
      • 主频 f: CPU 内核工作的使用频率,单位 MHz或 GHz
      • 时钟周期(T): 也称节拍周期,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小的时间单位。在一个时钟周期内,CPU 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
      • 主频与时钟周期的关系: 主频 = 1 / 时钟周期
      • 主频 = 外频(cpu 与主板之间同步的时钟频率) * 倍频(倍数)
      • 主频与实际运算能力关系: 条件成立时, 主频越高, 运算能力越强
    • CPI (平均每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)
      • 定义: 平均每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
      • 计算方法: 程序中所有指令的时钟周期数之和 / 程序中指令总数
    • MIPS (每秒执行指令条数)
      • 定义: 每秒钟执行指令条数, 单位为百万条指令
      • 计算方法: 指令条数 / 执行时间 * 10^6
      • 指令条数 / (所有指令CPU时钟周期综合/f) * 10^6
      • 主频 f / CPI * 10^6 也称为全性能公式
    • CPU 时间
      • 定义: 执行一段程序所需的总时间
      • 组成: CPU 时间, 输入输出时间, 存储访问时间, 各类排队时延等
      • 计算方法: 所有指令的时钟周期数之和 乘以时钟周期 T 或者 除以主频 f
  • 性能改善策略
    • 提高单个性能指标对计算机性能改善有限
    • 需要提升多个性能指标以改善计算机的整体性能
  • 结论:硬件与软件协同设计的重要性

7. 嵌入式系统

  • 定义与特点
    • 定义: 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到其他电子设备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,旨在完成特定功能。
    • 特点
      • 以应用为中心
      • 软硬件可剪裁
      • 对功能、可靠性、成本、体积、功耗有严格要求
      • 将应用软件与硬件集成一体
  • 应用领域
    • 工业控制
    • 信息家电
    • 通讯设备
    • 医疗仪器
    • 智能机器人
    • 军事设备
  • 硬件组成
    • 嵌入式微处理器
    •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
      • 程序代码固化在程序存储器中
    • 定时器、终端控制、通用接口电路、电源电路、通信系统应用电路
    • 特点: 根据应用需要进行裁剪和定制
  • 软件结构
    • 监控程序: 简单系统中的基本软件,控制硬件
    • 三个层次
      • 硬件抽象层: 初始化底层硬件、数据输入输出
      • 嵌入式操作系统层: 内存管理、文件管理、多任务调度等
      • 应用程序层: 用户操作和管理系统的基础
    • 硬件与软件的定制性: 根据需求定制软硬件
  • 特性与优势
    • 专用性强
    • 实时性好
    • 可剪裁性好
    • 可靠性高
    • 功耗低
  • 应用示例
    • 全自动洗衣机: 用户只需放入衣物,其余由系统自动完成
    • 数码相机: 自动对焦、定时拍摄、无线网络等功能
  • 结构与迭代
    • 微处理器的应用分布广泛,不仅仅限于PC和笔记本
    • 智能机器人中,不同部分由不同微处理器和传感器控制

8. 哈佛体系结构

  • 嵌入式系统基本组成
    • 硬件
      • 嵌入式微处理器
      • 程序存储器
      • 数据存储器
      • 其他定制电路
    • 特点
      • 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裁剪
      • 大多采用哈佛体系结构
  • 计算机体系结构对比
    •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
      • 统一总线结构
      • 程序和数据共享同一存储空间
      • 指令执行步骤:取指令、解析指令、执行指令
      • 性能瓶颈:数据流传输
    • 哈佛体系结构
      •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
      • 独立的总线系统
      • 指令执行效率高
      • 指令和数据可重叠执行
  • 应用场景
    •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
      • 台式机
      • 笔记本
      • 工作站
      • 高性能计算机
      • 典型代表: 英特尔 X86 微处理器
    • 哈佛体系结构
      • 嵌入式系统
      •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
      • 典型代表: Micro chip 系列芯片

总结:
嵌入式系统硬件组成和特点
哈佛体系结构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区别
体系结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

9. DSP 简介

  • 定义与特点
    • 定义: 数字信号处理器(DSP)是一种专用微处理器,设计用于快速执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。
    • 特点
      • 实时处理能力: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场景。
      • 文件可编程性:具有高度灵活性,可以通过编程实现不同的信号处理功能。
      • 高速运算:能够以每秒几千兆次的速度执行复杂的数学运算。
      • 特殊结构:采用哈佛结构,程序和数据分开存储,支持同时访问指令和数据。
  • 应用领域
    • 音频处理
      • 声音均衡调节
      • 噪声过滤
      • 消除回声
    • 语音处理
      • 语音识别
      • 智能语音交互
    • 图像处理
      • 图像增强
      • 计算机视觉
      • 虚拟现实(VR)与增强现实(AR)
    • 其他应用
      • 传感器数据处理
      • 通信调制解调
      •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
  • 技术细节
    • 运算能力
      • 单指令周期内可完成乘法和加法运算
      • 硬件执行器支持高效运算
    • 结构特点
      • 采用硬件流水线结构,提高执行效率
      • 程序和数据分开存储,提升访问速度
    • 应用示例
      • 智能手机中的音频、语音和图像处理
      • 高通骁龙处理器集成的 DSP 单元,用于成像、计算机视觉等
  • 结构与组件
    • DSP 核心组成
      • 计算 DSP:面向先进成像和计算机视觉
      • 调制解调 DSP:用于通信信号处理
      • 低功率 DSP:面向传感器数据处理,强调低功耗
    • 双核结构
      • DSP + 通用CPU,实现高速信号处理与通用功能控制的结合

10.台式计算机组装步骤

  • 计算机组装步骤
    • 硬件列表
      • 电源
      • 主板
      • 适配卡
      • 内部驱动设备(硬盘、软盘、光驱)
      • 内部电缆(电源线、数据线)
      • 外部电缆(连接显示器、键盘、鼠标、网络设备)
    • 主要硬件安装
      • CPU 安装在主板上,需配合风扇散热
      • 存储器(内存 RAM 和外存)
      • 总线连接 CPU 和内存
      • 外部存储器(硬盘、软盘、光驱)
  • 主要部件详细讲解
    • CPU
      • 计算机系统核心
      • 需要风扇散热
    • 存储器
      • 内存(RAM)
      • 外存
    • 总线
      • CPU 与内存通信桥梁
      • 总线宽度影响传输性能
    • 外部存储器
      • 存储文件系统
    • 接口电路
      • 外部设备与主机通信的桥梁
      • 包括硬盘接口电路、网络接口卡、显示接口卡等